作者: 茅以升
年代: 民國 (1912-1948)
頁數: 1頁
品相: 八五品
詳情描述: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生前系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 [2] ,回國后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余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歲 [3] 。
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茅以升祖父茅謙為舉人,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于獨立思考。
6歲讀私塾,7歲就讀于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進入江南商業學堂。
茅以升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而他因為肚子疼所以沒有去。橋上由于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后,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本……
1916年畢業于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現為西南交通大學)。參加清華留美官費研究生考試,以第一名錄取留洋。
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橋梁專業)。
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從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畢業后,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赴美留學。1917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并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因茅以升成績特優,從此康奈爾大學免試接收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的畢業生,為中國的大學特別是母校贏得了榮譽。192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并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6] 。
1920年回國后至1930年,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副主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北洋大學校長。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蘇水利局局長,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掛此職到1949年),在自然條件比較復雜的錢塘江上主持設計、組織修建了一座全長1453米,基礎深達47.8米的雙層公路鐵路兩用錢塘江大橋。大橋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是中國橋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1937年12月23日,為了阻止日軍攻打杭州,茅以升親自參與了炸橋??谷諔馉巹倮院?,茅以升又受命組織修復大橋,1948年3月,大橋修復通車。
1937年至1942年任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代院長、院長。
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
1943年至1949年任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
1943年當選中華民國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至1952年任由母校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組建的中國交通大學(1950 年改稱北方交通大學)校長。
1951年至1981年任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設中,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并為周恩來總理指定為設計方案最終審定簽字負責人。
1955至1957年主持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
1977年主持設計了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7] 。
1984年被推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8]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歲。